在人們還驚愕于庚子鼠年出現的一只只“黑天鵝”和“灰犀牛”時,2021年已經撲面而來。
迎戰不確定性,永遠是時代的大命題
2020年,注定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。
當疫情襲來,部分企業在面臨短期經營困難的同時,中國宏觀經濟也出現了諸多不可逆的變化趨勢。
這些變化不僅考驗著商業模式、產品需求、危機應對等企業核心競爭力,還將深刻影響企業未來數年的發展走勢。
以往那些成功的商業思維和產品理念,正在新環境下變得有些“水土不服”,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發展方向,正在被時代的車輪引向岔路口。
其實,這樣的變化趨勢并不可怕。無論是美國、歐洲,還是我們的鄰居日本,那些如今依然活躍的百年大企業,都在很早之前就經歷過數次時代變局。
他們的過往經驗告訴我們,在這樣一個時代,已經習慣了多年加速的企業要適應復雜多變的不確定環境,要提升抗經濟周期的生存能力,要抓住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的戰略新機遇,就需要及時點剎戰車,回歸初心,回歸價值觀,再造自身的核心優勢,迎戰不確定性時代。
企業持續成功,牢記“6字訣”
多年來,那些無論市場變化、行情起伏、時間推移、地域差異都能夠推進自己前進的行業先鋒企業,他們之間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,即自始至終堅守“深思考、慢功夫”。
于企業和企業領導者而言,“深思考”是一種清醒,幫助企業和企業領導者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,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音的影響;“慢功夫”是一種堅持,幫助企業和企業領導者拒絕禁錮的零和游戲,在不斷創新、不斷創造價值的歷程中,重塑企業的動態護城河。
這其實是符合企業代際發展規律的。
二三十年前,全世界市場都屬于增量市場,中國更是剛剛改革開放,更是一個“跑馬圈地”的時代。當時,有兩類企業模式:一類是專業垂直模式,專注在一個領域深耕;另一類是“大而全”的模式,業務十分廣泛,甚至一些家電公司還要做地產。在原始生態中,“大而全”模式能夠很好地跑通。
然而,今天的市場幾乎是一個存量競爭的飽和市場,過去那些大型巨頭,由于主業不清晰,漸漸失去競爭力。而那些在專業領域深耕的企業,最終成長為“生態中高又直”的大樹,扎根在消費者心目中。
專業領域的深耕,要求企業要高度的專注、持之以恒地深耕一個領域,把產品和產業價值挖掘到極致,這就意味著企業要深度思考自己的主業,不賺快錢,用匠心和慢功夫,去做出別人無法跨越的“護城河”。
只要在長期的維度上,通過反復的“深思考”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徹,通過持續的“慢功夫”把價值創造出來,企業就能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。
這不是一句口號,也不是一碗心靈雞湯,而是企業和企業領導者的一種堅定信念,是企業和企業領導者腳踏實地的長期價值主義行動。概括起來,“深思考+慢功夫”包含以下3個方面的內涵與特質。
1. 長期戰略
“深思考+慢功夫”,首先體現為長遠的眼光與打算,人性的弱點往往表現為只顧眼前的利益與機會,難以有長遠的打算和長期的價值追求。
詹姆斯·柯林斯和杰里·波勒斯在其暢銷書《基業長青》一書中,討論位居世界前列的18家公司基業長青的理由,最終得出的結論是:偉大的公司都會制定遠大的企業愿景,以此作為有力的機制來刺激企業進步。
商湯科技的崛起歷程就是一場堅持長遠眼光與遠大目標的勝利。
當絕大多數智能企業在想盡辦法拿融資講故事的時候,全球最具價值的AI超級獨角獸商湯科技卻一直堅守初心——“堅持原創,讓AI引領人類進步”,不為外界各種名利誘惑所動,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超強的研發能力引領智能視覺技術的潮流。
過去6年,這家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公司,獲得了超過40億美元融資,估值預計已達到百億美元。
商湯的故事始于2014年,那年年中,科學家徐立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。創始人徐立和湯曉鷗都相信長板理論,他們深知,長遠看做底層技術商湯才有大機會。
現代企業的發展,在相同行業內做底層技術的,發展曲線在開始階段可能會相對緩慢;而注重做商業模式或前端應用的,最初的發展曲線往往會比較快。
不過,做企業和練武功一樣,都需要先修內功,打好基礎,才能厚積薄發,真正笑到最后。創始人徐立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,不管是之前,還是當下,甚至是更遠的時間周期內,商湯仍然會堅持將大部分資源都持續投入在原創技術長板的打造上。因為如果商湯不去投入,對未來就很難有把控。
徐立從不避諱談及商湯業務所面臨的挑戰。2020胡潤中國獨角獸排行榜上,商湯是前20中唯一的To B類企業,徐立直言這類企業的最大特點就是“緩慢、難做,你要慢慢修煉”。
作為“金庸迷”,徐立用武俠體系解釋了他的企業治理邏輯。“心法”“氣”這些內功代表底層技術,都需要長期修煉,越往后壁壘會越高。而目的性太強,太看重短期利益,往往適得其反。
對于徐立來說,長期有耐心是商湯在“道”層面的競爭戰略,不是“術”層面的競爭戰略,時間維度越長,競爭對手就越少。
當商湯能夠思考的比所有競爭對手都長的時候,其就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競爭維度,而且是高維跟低維的區別。
著眼產業遠景與未來,擁有長期愿景目標,決定了商湯不會在AI業務領域固步自封,而是將其作為切入點,然后把握機會,持續進化。
2. 產品力
“深思考、慢功夫”,是企業家歷來一直推崇的“工匠精神”的一種表現,其終極的體現就是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、值得信賴的產品與服務。
陳春花老師曾經說過:“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,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歸基本面”。互聯網+時代的基本面是什么?——是產品。
在大部分公司,“產品”都是核心中的核心,產品能力成為這個時代每個企業和個人的必備能力之一。產品質量的高低是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,提高產品質量是保證企業占有市場,從而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。
我們常常聽人說,優秀的企業家都是產品主義者,做企業就是做人品,做人品就是做好產品,做好產品就是要貨真價實、真材實料。
無疑,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是這個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福耀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做玻璃,把小小的汽車玻璃做到極致,這正是福耀跟曹德旺最可貴的地方。
近些年的媒體喧囂并未擾亂這位汽車玻璃大王的步伐, 即便常常會因為一些話題被熱炒,他也從未想過要做站在風口浪尖上的網紅企業家,一如其自謙:“我沒什么本事,就是死心塌地做制造業”。
他口中的“死心塌地”,正是當下多數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最缺的一種精神——匠心精神。
曹德旺曾不止一次呼吁企業家要重視這種精神,他曾撰文稱,在當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,呼喚工匠精神回歸,更需要呼喚企業家精神歸來。
“一個國家或地區,只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打造出精益求精的產品,經濟才能可持續發展,社會才能有更大的進步,也才能為更多的工匠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,并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人才。”
多年前的一次參觀雷克薩斯工廠的經歷讓他最為印象深刻,工人們所展現出來的匠心精神讓他不禁感慨:雷克薩斯的制造真的非常用心。
以最新的雷克薩斯旗艦轎車LS為例:
在新LS的車內,融合了許多東方傳統工藝元素。比如,車門飾板采用的白金葉箔,是已經有400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壓制而成,厚度只有萬分之一毫米;與之相匹配的則是有1200多年歷史的日本國寶級的西陣織錦,早期是日本古代專為貴族制作的織品。
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的“切子”玻璃加工工藝,也被新LS用在了內飾設計中,稱之為“凌光切子”。在實際制造過程中,僅拋光工作就非常耗時,前門的玻璃部件有80個拋光點,需要60-90分鐘,后門有147個拋光點,需要90-120分鐘。最終,經過上千次的手工切割與打磨形成的美妙花紋,可隨光線的變化呈現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。
新LS還采用新超音速噴涂工藝,使得車漆內的超薄鍍鋁涂層僅有千分之一毫米厚,從而實現了具有鏡面般光滑細膩質感的外觀色“極影銀”。
據說,為了滿足汽車制造的種種“苛求”,雷克薩斯會有一些特殊的訓練項目。比如,對于那些縫紉車座的工人來說,如果想上崗,要學會在90秒時間內,用非慣用手、單手將一張紙折成一只構造完美的貓頭形狀。
這些嚴苛的訓練聽上去似乎困難到不合理,卻正是雷克薩斯成功的關鍵所在。實際上,雷克薩斯做的不過是尊重規律、踏實做事,可是聽起來簡單,要真的認真、持久、并且精益求精地去做,卻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。
3. 長期投入
核心競爭力的打造,需要長時間的積累,更是一個系統工程。
這種競爭力,不僅僅在于一些好看的參數,不僅僅在于一些物料堆積,而是藏在每一個細節中。
從知識的角度上看,這個世界上存在2種知識:
一種是顯性的知識,就是一些標準化的規章流程、設計規劃等,只要照做,人人都會做。
一種是“默會知識”,就是隱性的知識,這需要長久的功夫積累,才能感受到、才能把握好。就像同樣是新東方學校畢業的廚師,都按照一個菜譜炒菜,1年的廚師,就是沒有5年的廚師做得好吃。
同樣,這種“默會的知識”,在企業領域,也構成了其不可被超越的核心競爭力,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說“給你圖紙你也造不出來”的原因,這也就是投資大咖巴菲特最看重的、最有價值的“護城河”。
回歸到“深思考、慢功夫”層面,這就意味著企業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打造核心競爭力,意味著要為未來長期發展舍得投入,注重軟實力的打造,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。
福耀、商湯科技、雷克薩斯等之所以能成為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,就在于其持續打造系統性競爭力,首先是對人才、技術、管理等軟實力要素舍得投、連續投、長期投。
在這方面,雷克薩斯初代LS 40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當時,雷克薩斯決心要不遺余力為用戶提供一款兼顧操控和舒適、動力和油耗、美觀和功能的車型,因此制定了最高車速250km/h、油耗10.5l/100km、風阻系數0.28-0.29、速度96km/h實現58分貝低噪音水平等在當時看起來“天方夜譚”的目標。
當時,外界不乏質疑的眼光,更有媒體表示,專門生產家用車的豐田賣豪華車就好像在麥當勞賣威靈頓牛排。
為了回應質疑,打造一款極具競爭力的豪華旗艦車型,雷克薩斯傾盡全力,60位設計師、1400名工程師、2300名技術工人通力合作,從整車設計到具體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從零開始全新設計研發;更前后打造了450輛原型車,并耗費驚人的6年時間在全球各地展開耐久性測試。
最終,雷克薩斯用實力讓所有質疑者閉嘴,第一代LS 400上市后大獲成功。
如今,新雷克薩斯LS延續了一貫的舒適、靜謐和高品質, 不耀眼,亦有光,是成功人士們閱盡繁華后的上品之選。
所以企業的發展,短期靠運氣,長期靠內功。注重能力的長期磨煉、長期積累,才能厚積薄發,才能屹立不倒。
結語
互聯網時代,社會愈加多元,我們不能輕易否定或肯定什么。但“深思考、慢功夫”依然是值得堅守的一種價值觀。
像商湯科技、福耀玻璃、雷克薩斯一樣的企業和品牌,專注于長遠目標、用心投入生產與技術創新,把握產品品質,始終穩扎穩打的耕耘市場,可謂“光而不耀”的商業楷模。畢竟,對于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,“雷克薩斯們”從來不敢掉以輕心,因為那是比時間更珍貴的東西。
其實,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重要的價值判斷,而每一次判斷都來源于人們的底層信念。流水不爭先,爭的是滔滔不絕。無論從事任何工作和事業,只要著眼于長遠,躬耕于價值,就一定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,找到迎接挑戰的端緒。